Figma Make能用 AI 把你的 Figma 设计图快速变成可点击的交互原型,比如手机应用的界面,能点按钮、切换页面。这篇教程会一步步教你怎么用 Figma Make,即使你没用过 Figma Make,也能轻松上手。
第一步:整理你的设计图
在用 Figma Make 之前,先把你的 Figma 设计文件整理好,让 AI 更容易理解。
用自动布局:
打开 Figma,选中设计里的元素(比如按钮、文字),点顶部工具栏的 “自动布局”(Auto Layout,图标是个小方框)。
这会让元素排列更整齐,AI 能更好地处理。
如果不会设置,Figma 提供 AI 优化功能,点“优化”按钮让它帮你整理。
给图层命名:
图层是设计里的每个部分(比如一个按钮、一段文字)。
在右边图层面板,点图层名字改成清晰的名称,比如“登录按钮”“主标题”,别用默认的“矩形1”“椭圆2”。
命名清楚能帮 AI 理解你的设计。
清理多余内容:
删除隐藏或没用的图层(右边图层面板里,隐藏图层会有“眼睛”图标被关闭)。
这能避免 AI 误读,生成更干净的原型。
用 AI 辅助整理:
Figma Make 的 AI 可以自动帮你命名图层、添加自动布局。点“AI 优化”试试,省时省力。
第二步:启动 Figma Make
设计整理好后,开始用 Figma Make 把图变成原型。
新建 Make 文件:
在 Figma 里,点 “文件” > “新建 Make 文件”,打开一个专门的工作区。
导入设计:
回到你的设计文件,选中要变成原型的部分(比如一个页面),按 Ctrl+C 复制。
在 Make 文件的提示框里按 Ctrl+V 粘贴。
写设计目标:
“把这个设计变成商店应用的界面,点‘加入购物车’按钮显示提示。”
在提示框输入你的需求,简单描述你想要的效果。
写得越具体,AI 生成的结果越准确。
第三步:设置样式和规则
为了让原型更贴合你的设计风格,可以给 AI 提供一些参考。
上传参考图片(可选):
如果有额外的灵感图片,点“附加图像”上传,AI 会参考这些图片。
选择设计样式:
点“选择样式库”,选一个设计库(包含字体、颜色、间距等)。
如果没有自己的库,Figma 提供默认样式库,选一个用就行。
调整全局样式(可选):
Make 会根据样式库生成一个全局 CSS 文件(控制样式的代码)。
你可以打开它,改字体、颜色、间距,比如把按钮改成蓝色,文字加大。
添加额外要求:
“所有按钮要有点击动画。”
“页面适配手机屏幕。”
“点‘返回’按钮回到上一页。”
在“指南”文本框写下具体要求,比如:
这些规则会引导 AI 生成更符合你需求的原型。
第四步:生成原型设置好后,点 “开始构建” 按钮
AI 会根据你的设计、描述和规则生成交互原型。生成时间取决于设计复杂度,通常几分钟。
第五步:测试和调整原型
原型生成后,你可以测试它的功能,并根据需要调整。
测试原型:
左边面板会列出 AI 生成的功能(比如“加入购物车”“页面切换”)。
在预览区点按钮、滑页面,像用真应用一样测试效果。
查看代码(可选):
点“代码面板”,可以看 AI 生成的代码(HTML/CSS/JavaScript)。
如果你懂代码,可以检查或参考。
用提示框改大问题:
如果原型有较大问题(比如功能逻辑不对),在提示框输入新指令,比如:“把‘加入购物车’改成跳转到购物车页面。”
AI 会重新生成。
用点选编辑改细节:
用 Point and Edit 工具,直接在预览区点一个元素(比如按钮),改颜色、大小、间距。
改动会自动同步到设计和代码,简单高效。
直接改代码(可选):
如果需要精细调整,点一个元素,再点“转到源”,跳转到代码里手动改,比如删掉一个动画。
第六步:预览和分享
原型完成后,你可以检查效果并分享给别人。
检查不同设备效果:
在预览界面切换设备尺寸(手机、平板、桌面),看看原型在不同屏幕上的表现。
如果不满意,回到提示框或点选编辑调整。
一次处理一个页面:
建议每次只导入一个页面,AI 能更专注,生成更快更准。
回滚版本:
如果新原型不理想,点“版本历史”,选“恢复到此版本”回到之前的状态。
分享原型:
点“共享”按钮,生成链接,发给团队或客户,让他们测试并反馈。
发布原型:
点“发布”按钮,生成公开链接,别人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,适合用户测试或展示。
实用建议
一次一个页面:避免 AI 混淆,生成更准确。
多试提示:如果 AI 没完全理解,换个说法再试。
善用社区资源:Figma 社区(figma.com/community)有很多教程和模板,有问题可以去看看。
Figma Make 是一个能让设计快速变成交互原型的工具,适合想快速验证想法的设计师或产品经理。跟着这篇教程,你可以从一张设计图开始,做出一个能点击的原型。